欢迎来到速拍网站,我们专注于无人机航拍、全景拍摄、短视频拍摄服务!

专注无人机航拍、高清全景拍摄

短视频拍摄服务,网站建设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

180-6321-8818

热点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全国速拍服务

电话: 180-6321-8818

邮箱: 43617563@qq.com

热点资讯

犁地、栽秧、施肥、打谷“摆”出乡村振兴的春天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08 13:15:59点击:9250

犁地、栽秧、施肥、打谷……伴着象脚鼓的鼓点,这些生产劳作场景被拉祜族群众郭玉兰和罗娜算演绎成舒展优美的舞姿。她们身穿漂亮的传统民族服装,身姿婀娜,节奏欢快。

这是日前拉祜族群众表演摆舞的场景。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班利村被称为“拉祜族摆舞之乡”,这种源于拉祜族生产生活的舞蹈以舞姿轻柔、舒展、整齐、优美而闻名,基本形式有步伐舞和摆手舞两种。

image.png

3月4日,拉祜族群众罗娜算(左一)、郭玉兰(右二)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班利村里排练舞蹈。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以前,班利村的摆舞只是民间自娱性舞蹈。班利村有950余户村民,距离澜沧景迈机场仅7公里,但长期以来交通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2%。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班利村的面貌发生巨大改变。2020年,对口帮扶澜沧县的上海市黄浦区在村里实施民族文化展示设施及周边配套优化建设项目,改造提升了文化舞台,增设遮阳大棚和防腐木看台,新建音响控制室、演员更衣室等,让群众有了专业的演出场所。

从班利村的寨门沿着水泥路往里走,很快便来到这个新建的文化舞台。“90后”姑娘罗娜算是班利村摆舞队的核心成员,家里这几天在插秧,她空下来就换上衣服和村民一起排练节目。

“有人打鼓,有人吹芦笙,我们几个姑娘就负责唱唱跳跳。”罗娜算说,舞台上“摆”的都是村民们脱贫致富后的幸福生活。

“就种水稻来说,开荒、播种、除草、收割这些场景都被我们融进了‘摆舞’动作,还有一些和采茶、砍收甘蔗有关,这些都是我们的致富产业。”班利村的拉祜族摆舞手型传承人张娜算介绍。

image.png

3月4日,罗娜算(右二)、郭玉兰(左二)在村里合影。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在沪滇两地连续多年的合力攻坚下,班利村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精神面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3847元提升至2020年的6615元。2019年,班利村顺利脱贫出列。

对拉祜族群众来说,歌舞就像盐巴一样重要。如今,班利村的摆舞已成为澜沧县乃至普洱市民族艺术的代表之一,东回镇党委宣传部门指导村民先后编排了《花香东回》《打猎歌》《拉祜摆舞》等多个民族歌舞节目。

2020年6月,村里成立了澜沧班利拉祜啵喋演艺有限公司,有4支群众表演队,共130名群众演员,去年演出20多场,收入近50万元,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一笔收入。

为了表达脱贫后的喜悦,罗娜算找来同村好友郭玉兰,共同创作了歌曲《最美丽的拉祜山》。“变化真的很大,尤其是我们的精神面貌。我第一次坐飞机,就是因为去年到上海演出。”罗娜算说。

image.png

3月4日,郭玉兰(左三)与村民在田里插秧。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随着春天到来,澜沧县各地拉开春耕序幕。在挨着村子的一块稻田里,几个拉祜族妇女正在进行插秧比赛。她们的动作连贯而有节奏,仿佛又回到了舞台上。

“稻田就是群众的舞台,舞台上展现的又是群众的生活。”东回镇党委书记禄正春说,下一步将依托班利村的传统文化、交通区位、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用民族歌舞“摆”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最美丽的地方,就是拉祜山乡,清晨鸟语欢歌,让心放松。共产党政策好,拉祜人勤劳动,团结友爱……”这个春天,村民们带着脱贫的喜悦,在田里唱着歌儿插着秧,幸福回荡在西南边疆的小山村。


相关标签:

新闻资讯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0-6321-881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日

二维码
线